典型案例,產能置換亂象觸目驚心
一、貴州省黔西南州
1.貴州晴隆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生產線問題:窯徑4米,批復產能2500噸/天,實際產能超批復。
2.貴州榮盛(集團)建材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窯徑4.8米,批復產能4500噸/天,實際產能超批復。
二、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昌都市4個水泥項目
問題:批復產能合計255萬噸/年,實際建成產能超41.2%(約360萬噸/年),存在“批小建大”問題。
1.昌都某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一期和二期實際產能均超批復,分別從60萬噸/年增至90萬噸/年,窯徑偏大。
2.西藏開投海通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批復產能60萬噸/年,實際建成90萬噸/年。
3.八宿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批復產能75萬噸/年,實際產能90萬噸/年,需通過減量置換補充15萬噸產能。
三、四川省攀枝花市
1.攀枝花瑞達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核準日產2500噸,實際窯徑4.3米,日產能達3600噸(超44%)。
2.攀枝花瑞峰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核準日產2500噸,實際日產能3000噸(超20%)。
四、山西省晉城市
1.晉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以日產2500噸熟料生產線名義報建,實際建成日產3000噸生產線,需通過產能置換補齊500t/d差額。
整改措施:2022年山西省工信廳批準其通過出讓山西鵬澤建材有限公司的產能指標進行置換。
五、山東省
1.棗莊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原計劃新建日產4000噸熟料生產線,但實際利用產能置換政策保留濟寧山水水泥的產能指標,存在“借置換之名保留產能”的爭議。
2.濟寧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生產線問題:原計劃將日產2500噸熟料產能出讓至省外,但因項目終止,最終產能指標轉移至福建永定興鑫水泥項目。
六、黑龍江省
1.齊齊哈爾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問題:產能置換政策執行不嚴格,多次變更置換方案拖延整改,甚至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8條水泥機立磨生產線作為置換產能。此外,虛報佳木斯分公司產能(700噸/日上報為800噸/日),導致長期違規生產。
整改措施:2021年通過產能置換補齊差額,取得生產許可證,并完成環保設施改造(如窯尾除塵、脫硝裝置升級)。
七、江蘇省
1.常州溧陽市東方水泥有限公司
問題:企業因經營問題于2017年停業關閉,但溧陽市工信局2021年上報不實材料,謊稱其因規劃調整需遷建,試圖違規新建生產線,省工信廳審核不嚴通過方案。
整改措施:撤銷遷建方案,拆除原企業設備,確保產能不再用于置換。
2.溧陽市計劃搬遷5條熟料生產線
問題:2021年計劃在綠色建材產業園新建2條10000噸/日生產線,因未批先建被中央督察組通報后撤銷。
八、河南省
1.新鄉市振新水泥與河南世紀新峰水泥合并項目
問題:違規將產能減量替代弱化為等量替代,合并建設5500噸/日生產線,涉嫌規避政策。
九、江西省
1.某水泥公司產能重復替代問題
問題:上報替代產能不實,2021年實際生產熟料157萬噸,遠超合法產能,整改滯后。
2.九江市德安縣、濂溪區
問題:多個水泥項目未批先建甚至投產,對限制類產能把關不嚴。
十、湖南省
1.懷化市辰溪8000噸熟料生產線
問題:在省內產能過剩情況下違規接受外省產能置換,被中央督察組叫停建設。
2.懷寧上峰水泥有限公司
問題:礦山未按“邊開采、邊修復”要求落實生態修復,廢棄采場長期未治理。
整改措施:重新編制修復方案,完成邊坡修整、覆土復綠等工程。
十一、廣西壯族自治區
1.產能置換沖動強烈
問題:“十四五”期間從全國18個省份置換水泥產能,12個在建項目熟料產能達1734萬噸,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十二、湖北省
1.大冶市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滯后
問題:華新水泥(大冶)和大冶尖峰水泥未按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整改進展:2024年兩家企業基本完成無組織排放改造,華新晉升為環保績效A級企業。
十三、安徽省
1.懷寧上峰水泥礦山生態修復滯后
問題:礦山未按要求開展生態修復,廢渣傾倒未處理。